“冬練三九,夏練三伏。”隨著室內健身場館的普及,天氣變化再也擋不住人們運動的熱情。一到冬天,室外寒風呼嘯,不少人會選擇到相對溫暖的室內鍛煉。不過,您在健身房揮汗如雨時,有沒有想過周邊環境可能不利于健康?其實,健身房里也有各種各樣的污染,稍不注意,健身反而會變傷身。
通風不好、消毒不及時,健身可能變傷身
“我經常來這兒,每次算上跑步和練器械,至少要一個小時。”北京市朝陽區一家地下健身房里,在金融機構上班的小楊剛剛結束鍛煉,“尤其到了冬天,外面又冷又有霧霾,室內健身暖和又干凈。”
跟小楊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。健身房確實比室外溫暖,但真的比室外“干凈”嗎?專家指出,健身房內其實也有不少隱藏的“污染陷阱”,稍不注意,健身可能變傷身。
首先,新開業的健身房可能存在裝修污染問題。室內的裝修材料、運動器械、瑜伽墊等健身用品,材質五花八門,每種都可能成為污染源。
其次,不少健身房選址“地下”本身就是個隱患。“地下建筑結構的通風環境相對封閉,健身時人的呼吸量增加,是日常活動的1—2倍,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會上升。”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表示,地下還存在“氡”污染。氡是一種氣體,源于土壤。越是地下空間,氡就越多,如果不及時通風換氣,氡會滯留于地下的水和空氣中,過量吸入有損肺部健康。“即便是地上健身場所,由于室內人口密度較大,也要特別注意補充新風。”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技術科學系教授趙彬說。
“健身房人多時就跟下餃子似的,一輛‘動感單車’一天下來有無數人用,車把手一摸都是汗,讓人心里真不舒服。”小楊的擔憂不無道理。專家表示,人在健身房內大量出汗,會增加細菌繁殖的可能性,流行病菌會隨汗液和呼吸傳播。
除去健身房自身環境的問題,室外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小覷。如果健身房沒有配備空氣凈化器,或新風系統內的凈化裝置沒有及時開啟、管道不經常清理,霧霾等室外空氣污染會“滲透”到室內,影響人體健康。
里約奧運會的跳水場地莫名變綠、北京多家泳池尿素超標,我們的生活中,泳者在池邊一躍而入時,接觸到的水安全嗎?對此,宋廣生表示,如果泳池建在地下或半地下,氡就可能超標。由于泳池要保證一定的溫度,通風不好會導致空氣濕度增大,給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造成健康負擔。消毒不及時或過度消毒,都會影響水質。“游泳時,人體皮膚和黏膜暴露在外,消毒不合格,易造成交叉感染。”北京體育大學運動康復系副教授黃鵬這樣提示。
規范標準低、監管不給力,健身房的環境質量亟待重視
早在2005年,北京市體育局就發布了《北京市健身房安全管理規范》,要求“健身房有機械通風裝置的新風量不低于20立方米/人/小時;健身房內外環境噪音應符合國標要求;對經營性健身房的健身器械要做到每兩小時消毒一次,每天不少于4次”,等等。
這樣具體的規范,似乎讓大家看到健身環境有了保障,但專家和業者都不以為然。“其實,這個標準并不苛刻,反而應該更嚴。”清華大學建筑環境檢測中心主任張寅平解釋,我國對普通辦公建筑的室內新風量都是30立方米/人/小時,20立方米/人/小時并不算高標準。“人在鍛煉時新陳代謝強烈,對新風的需求比平時更大。20是在室內理想條件下的需求,一旦室內空氣污染物較多,或一定空間內人口密度大,這個標準就低了。”
北京市東城區一家地下健身房的負責人錢先生表示,雖然知道有這個規范,但實際操作中很難樣樣達標。“一方面是成本所限,做不到兩小時消毒一次器械。另一方面我們也沒有專業的檢測設備,雖然每天保持通風,但不知道新風量是否高于20立方米/人/小時,更不知道‘噪音應符合國標要求’具體意味著什么?”他透露,規范雖有,但根本沒人來查過。
“非典之后,我國就要求相關公共場所定期清理集中通風空調系統,但真正做到的卻是少數。”趙彬告訴記者,室內與室外的環境污染在表現上有所不同——污水排放臟了河流、毒了魚蝦,是短期內看得見的。而室內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短期內不明顯,較難量化,但長期累積影響很可觀。因此,大家必須提升維護室內環境的意識。
與其他因素相比,室內健身環境難保證,最重要的還是監管缺失導致規范落實不力。規范的發布者和監管者兩張皮,讓室內健身環境幾乎成了監管的灰色地帶。“目前的技術手段完全可以實現對室內環境各項指標的實時監控。應該出臺相應的信息公開制度,并啟用第三方檢測,讓有資質的實驗室監督健身房,隨時上報數據,幫助政府監管。”宋廣生表示,健身房的規范管理是個綜合問題,需要各部門聯動。公共衛生監督部門和其他相關負責單位應加強合作,對健身房環境做好監測和指導。
盡量少去設在地下的健身場所,經營者應改善室內環境,對顧客負責
既然健身房不一定“健康”,那我們在室內運動時,應該注意什么?
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教授潘小川表示,由于通風不暢可能導致室內氧氣供應相對不足,會加重人體呼吸系統負擔,長期在很“悶”的環境下健身,尤其對喜愛跑步機的中老年健身者而言,有出現短期缺氧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宋廣生表示,消費者在選擇健身房時,一定要重視室內環境,例如通風要好、器材無異味,并且盡量少去地下場所。天氣良好時,多做戶外運動。
趙彬提醒,即便健身房沒有裝修污染,僅二氧化碳濃度高也會引起所謂的病態建筑綜合征(SBS),在這樣的環境鍛煉反而起負面作用。“舉個例子,人在密閉空間待久了會覺得胸悶、頭疼,這就是吸入過量二氧化碳的反應。我國要求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800PPM。而在地下人口密集的空間,二氧化碳濃度很容易超標。”
可是,大家怎么才能知道所處的健身房二氧化碳濃度是否過高?“人體本身就像一個傳感器,如果運動時有頭暈、頭疼、渾身無力、臉頰不正常發紅等癥狀,一定要引起警惕,盡快到通風條件良好的地方緩解。”趙彬說,“此外,健身房的經營者要有責任意識,定期測量二氧化碳濃度,一旦超標應加大新風供給。在北京等霧霾高發地區,已安裝的新風系統還要特別做好過濾。
黃鵬指出,健身房是商業組織,逐利可以理解。目前看,越是消費者比較多的大型連鎖場館,越會注意減少環境污染、提高安全措施。所以消費者要盡量選擇規模較大的健身場所。“健身健身,健康是擺在第一位的。經營者應該意識到,健身房不在于面積大小、器械多少,好環境才是關鍵。”
針對經營者“成本有限”的苦惱,張寅平表示,長遠來看,健身房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并不會增加成本,反而能為健身房節省支出。“以新風系統內的熱回收系統為例,因為有熱回收裝置,一部分排出的濕熱空氣會加熱進來的冷干空氣,既改善空氣質量,又節省電力。”
新風系統固然可以將空氣中游離的甲醛分子置換到室外,但卻不能抑制甲醛源頭,生態美家可以將空氣中游離的甲醛分子捕捉,分解為對人體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,為您真正實現健康健身。